南方卫视《骆骆声》:广东新会这块“宝藏陈皮”,为什么能价比“黄金”?

时间:2022-07-26    来源:新宝堂

侨乡新会最为大众熟知的代表之一,就是广东三宝之首——陈皮

清代大医师叶天士所开的药方“二陈汤”,就特别写明“新会皮”,因为这里产的陈皮药用价值特别高。当地民间流传一定要能够看到熊(音同“尼”)子塔,才能产出好的新会柑。今天南方卫视《城市特搜》“骆骆声”栏目走进新宝堂,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新会陈皮炮制技艺”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柏忠,为大家讲述新会陈皮的文化故事。

 

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新会陈皮炮制技艺”省级代表性传承人-陈柏忠:

新会处于一个比较好的地理环境,有三水汇聚的水文奇观,以水为财,这里的柑就特别好

 

 

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,加上耐心细致的人手加工,才打造出了岭南名药新会陈皮的金漆招牌。

 

 

陈柏忠老师介绍,在经过采摘、开皮、翻皮后的柑皮在陈化前还要反复晒制,而且不可以有一点马虎。每年都要生晒两次,5年后再检查一次,而且陈皮制作需要很多的人工,机器设备是代替不了的。

 

 

陈老师说他们有个镇店之宝,是他第二代祖父辈留下来的,今年已经93岁了。镇店之宝生产于1929年的“陈皮皇”,它的价格差不多等于当地的一套房,难怪有“千年人参,百年陈皮”的说法。

 

▲93岁“高龄”的新会陈皮皇
但是陈皮门道多,市面上有一些不良商家以次充好,就连从小闻着陈皮香长大的陈柏忠老师,刚入行的时候也曾交了不少“学费”,第一年做陈皮就亏了三十多万元。

至此后,陈老师时时提醒自己要谨慎小心,他说行内对于辨别陈皮是有一套严谨方法的,大家选购的时候可以作为参考。

 

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新会陈皮炮制技艺”省级代表性传承人-陈柏忠:

新会陈皮行业有“四断法”  叫做“看、闻、摸、品” 。

看:看颜色,内表面的颜色和外表面的颜色,比较黄和红的就是大红皮。

闻:闻气味,新会陈皮有两百多种挥发油,其它产区的挥发油含量是几十种不等,年分短的是果香味,随着年份增加到十年,它就会有一种陈年的香味,二十年到三十年以上,就会有药香味。

摸:摸质感,年份短的会比较软,证明它的糖分和油分比较大,年份长的摸上去比较硬,轻敲皮身发出“咣咣”响的声音,证明陈皮比较干。

品:品味道,年份短的陈皮会有果酸味,年份长的陈皮会有股回甘,药材的味道,要吃它、喝它泡的茶,用品尝判断它好还是不好。

 

陈老师表示,在当下,陈皮行业企业化的生产模式流程化和标准化势在必行。总结和归纳前人的经验夯实了品质的基础,作为年青一代的陈柏忠老师,尝试将现代生物科技与传统中医药结合,开发出属于新时代的陈皮衍生品,例如陈皮酵素、陈皮酸奶等产品。

 

引进先进科技拓展了新会陈皮发展的广度,结合传统文化则为它赋予了厚度,陈老师认为这样才是立体化的传承和发展,才可以把路越走越宽。

为粤文化发声,我们要“骆骆声” 。

转载:本文转载自“城市特搜”公众号,部分内容有修改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N5MAbPTXVRbsk8YrKzksOg